運動與食物的千絲萬縷關係

運動與食物
的千絲萬縷關係

今年舉行的七人欖球賽,將香港人一下子由藝術氛圍,走進刺激的運動維度,球迷狂歡,啤酒、熱狗、雪糕是少不了。其實世界各地的運動比賽,都會衍生出相關的食物,令人一見便聯想到有關的比賽,例如美式足球,會有Nacho(烤起司辣味玉米片)、Taco(墨西哥卷餅)、Churro(西班牙油條);珠江三角洲的龍舟比賽,會有一桶桶的龍舟飯,能夠在龍舟上吃而不會翻倒,龍舟飯有糯米、粘米,加上臘肉、蝦米、墨魚、香菇粒、蒜頭和辣椒。觀眾可以放肆飲食,但運動員為了保持體能,只能「忍口」了。

特約作者Kayley

You are what you eat!用來形容運動員是最適合不過。不少知名的運動員能夠有出色的成績,除了持續的體能練習,堅持適合自身的飲食習慣,都是造就成功的原因。總括大部份知名運動員的飲食心得,必須吸收優質的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,才能強肌力。

比賽前一週「勁」增碳水化合物

一般運動員會在比賽前一星期,進食大量碳水化合物來進行體能補充,排球雖然屬無氧運動為主,但因為比賽時間有機會長達2小時以上,故運動員必須有良好的體能儲備,賽前一星期開始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,有利於提高糖原合成(glycogenesis)。中國著名排球手朱婷,在比賽前一星期每天進食起碼500克的碳水化合物,但比賽前一天,則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。曾代表香港出戰奧運的長跑手姚潔貞,比賽前都會增加攝入碳水化合物和進食較多白肉。單車運動員需要更強體能和耐力,會選擇紅肉,多吃牛肉,或有豐富Omega-3的三文魚。足球明星美斯會在比賽前一天減少吸收碳水化合物,早餐是全穀類、水果、蔬菜;午餐是豆類、沙律、湯;晚餐有吞拿魚及糙米。

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後都會立即補充糖份及蛋白質,尤其在進行完激烈運動後的半小時內,身體吸收糖份及蛋白質是最快,可以修復比賽時不斷撕裂的肌肉。

優質脂肪保護器官

 

一般人都抗拒脂肪,但運動員則十分重視脂肪的吸收,其實脂肪亦有功能,可以保護器官,幫助身體吸收營養素、產生重要的荷爾蒙、支持細胞生長,並且為身體提供能量,功能比蛋白質更重要。脂肪未必會令人變肥,最重要是學會吸收健康、份量最理想的脂肪,自然得到最佳效果。頂尖選手都會刻意進食最自然、最健康的脂肪,例如三文魚、牛油果、種子及堅果,便含有優質的脂肪。同是足球明星的C朗,最喜歡的食物是「bacalhau a braz」,由鱈魚、洋蔥、馬鈴薯、雞蛋製成的葡萄牙菜,他亦經常進食旗魚、鱸魚、鯛魚等魚類,低熱量、優質脂肪兼有蛋白質。

運動員的身型,總是令人羨慕,不妨仿傚他們的飲食習慣,當然,加上適當的運動量,自然相得益彰。